![]() 敏實擬在淮安建廠生產壓鑄一體化底板等 淮安當地媒體報道,6月12日,敏實集團與淮安經濟技術開發區就智能制造產業基地項目舉行簽約。該項目建設包括壓鑄一體化汽車底板、汽車鋁飾件、結構件、電池盒等產業鏈項目。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產汽車零部件產品1000余萬臺套。 豐田汽車擬引入一體化壓鑄技術 豐田汽車日前宣布,計劃在即將推出的電動汽車上,采用一體化壓鑄(Giga-Casting)技術。與特斯拉類似,豐田在制造中將汽車車身分為三個主要鑄件——前部、中部(搭載電池組)、后部,從而實現“重要部件集成”。豐田表示,這有助于簡化工序、降低車輛開發成本與工廠投資。
博俊科技擬在河北投資汽車零部件項目,產品涉及壓鑄件等 6月13日,江蘇博俊工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博俊科技”)發布公告,公司擬與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簽署《入區協議》,計劃在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汽車零部件和模具生產基地項目,項目總投資額擬為4億元。
為確保項目的投資建設及運營管理,公司擬設立全資子公司——河北博俊科技有限公司(暫定名)實施該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注冊資本3000萬元,經營汽車零部件研發,金屬制品研發,汽車零部件及配件制造,模具制造等。 據了解,該項目擬使用工業用地面積約67畝,總建筑面積約5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廠房,購置機器設備等。產品主要涉及汽車壓鑄件、車身沖焊件、熱成型件和模具。項目建設期約為24個月。 華眾精密科技新能源車輕合金配件項目開工 馬鞍山發布消息,6月10日,華眾精密科技(馬鞍山)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輕金屬合金配件項目開工儀式在馬鞍山經開區舉行。該項目由華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資。
根據公示內容,項目規劃用地面積約為156畝,總建筑面積94062平方米,主要建設成型車間、表面處理車間、涂裝車間、模具車間等相關生產設施,引進成型機、熔煉爐、自動線等生產設備,形成年產1000萬件汽車零部件、500萬件3C件及1000件模冶具的生產規模。 安徽錦何擬投建鋁鎂合金輕型零部件制造項目 安徽六安市霍邱縣發改委發布消息,擬對安徽錦何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申報的鋁鎂合金輕型零部件制造項目予以備案。該項目位于合肥高新區霍邱現代產業園,項目分三期建設。 該項目擬將原材料鎂鋁材料通過壓鑄、清理打磨、機加工、靜電噴涂等工藝生產車輛配件等。項目建成后,預計可年產鎂合金壓鑄制品2000噸。 神馳機電募投項目擬購置2000T-3500T壓鑄機 6月14日,神馳機電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神馳機電”)發布公告中稱,公司募投項目之一“新能源汽車及大排量摩托車缸體壓鑄件生產建設項目”計劃于重慶三華廠區現有閑置土地內新建廠房,新建4條中大型鋁合金壓鑄件產品生產線,建成形成年產9萬套大排量摩托車缸體壓鑄件、18 萬套新能源汽車壓鑄件的精益生產能力。 該項目計劃通過購置 2000T 冷室壓鑄機、2500T 冷室壓鑄機、3500T 冷室壓鑄機等較高噸數的中大型鋁合金壓鑄機設備,以及購買集中熔煉爐、高壓點冷機、拋丸機、立式加工中心、臥式加工中心等配套壓鑄件通用生產設備,打造中大型鋁合金壓鑄件產品生產線。 星源卓鎂訂購伊之密3200T半固態鎂合金注射成型機 來自伊之密的消息,6月14日,在德國杜塞爾多夫國際展覽中心伊之密展位活動區,寧波星源卓鎂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星源卓鎂)與伊之密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此次星源卓鎂訂購一臺伊之密3200噸半固態鎂合金注射成型機。這也是繼2021年12月,星源卓鎂與伊之密簽訂合約,訂購兩臺半固態鎂合金注射成型機UN650MGII和UN1500MGII之后,時隔18個月,雙方再次達成深度合作。 泉峰汽車獲得4.35億元新能源定點項目 6月15日,南京泉峰汽車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泉峰汽車”)發布公告,公司近期收到國內某知名新能源汽車客戶的定點通知,選擇公司作為其油路板零部件供應商。根據該客戶規劃,此次定點項目共計1個,預計生命周期為3年,生命周期總銷售金額預估為約4.35億元。此次定點項目預計在2024年逐步開始量產。 海天金屬與美利信擬合作開發20000T壓鑄機 來自海天金屬消息,德國當地時間6月14日,在德國 GIFA 2023展會現場,寧波保稅區海天智勝金屬成型設備有限公司(簡稱“海天金屬”)與三家知名企業集中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其中,海天金屬與重慶美利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美利信科技)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宣布將聯合開發20000噸超大型壓鑄機設備,并將在大型及超大型壓鑄領域展開研發技術合作,實現成果共享。 成都正恒動力IPO過會 6月9日,深交所上市委2023年第42次審議會議結果顯示,成都正恒動力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正恒動力”)首次發行股份并在創業板上市的申請獲通過。招股書顯示,正恒動力此次擬公開發行新股募集資金將投資用于汽車輕量化智能制造項目、商用車發動機核心部件擴能項目以及技術中心升級項目,上述項目全部圍繞公司主營業務和發展戰略展開。
其中,募投的汽車輕量化智能制造項目,擬由位于成都市大邑縣的全資子公司——成都桐林鑄造實業有限公司(“桐林鑄造”)實施。項目將利用桐林鑄造已建成的廠房,將引入鋁合金自動化壓鑄單元,并配套輔助生產設備、數字化信息管理系統等軟硬件系統,建設行業領先的智能制造生產基地。項目達產后,預計年新增各類鋁合金壓鑄產品112萬件。 據了解,正恒動力成立于1997年,目前公司旗下擁有4家子公司,產品包括缸蓋、軸承蓋、油泵體、變速箱殼體、底盤件、鑄鋁件、鑄鐵件等,并具備從設計、模具、鑄造、機加工為客戶提供一站式解決方案的能力。2022年,正恒動力營業收入7.32億元,歸母凈利潤為7630.40萬元。 銘利達可轉債申請獲深交所審核通過 6月9日,深圳市銘利達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銘利達”)發布公告,公司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申請獲得深交所上市審核委員會審核通過。 根據此前公告,此次募集資金將用于銘利達安徽含山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銘利達江西信豐精密結構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一期)、新能源關鍵零部件智能制造項目(一期)及補充流動資金。 星源卓鎂為上汽新能源車供應鎂合金動力總成壓鑄殼體 星源卓鎂于6月12日在互動平臺上表示,公司目前批量生產的鎂合金新能源動力總成殼體應用于上汽智己系列L7、LS7,上汽飛凡F7、R7系列車型,產品出貨量取決于主機廠的排產計劃及終端客戶的需求。由于節能、環保、性能的需要,汽車輕量化已經成為世界汽車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而日益嚴格的節能減排標準以及新能源汽車的大力推廣使得汽車行業對輕量化材料的需求更加迫切,鎂合金、鋁合金等輕量化汽車零部件市場空間有望持續增長。 宜安科技液態金屬項目用地成功摘牌 6月8日,宜安科技液態金屬項目用地成功摘牌。該項目由東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宜安科技”)投資建設,位于清溪鎮長山頭村,總投資3.8億元,用地面積約53.01畝,主要從事液態金屬項目研發、制造。 宜安科技是一家集輕合金材料成型、研發、生產、營銷為一體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專業從事鎂合金、鋁合金等輕質合金精密壓鑄件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主要用于3C、LED、醫療器械、汽車零部件、電動工具、工業配件等多個領域。 華勁鋁業(肇慶新區)鋁合金材料新生產基地開業 6月13日,廣東華勁金屬型材有限公司(簡稱:廣東華勁金屬)汽車輕量化高端鋁合金精密材料生產基地開業慶典,在廣東肇慶新區永安工業園舉行。
據介紹,新工廠項目總投資2.5億元,用地面積3.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萬平方米,建有三層研發大樓、宿舍樓和綜合生產車間各1棟。項目一期已經建成8萬噸產能。待項目完全達產時,可實現鋁液15萬噸、鋁錠5萬噸共20萬噸產能。廣東華勁金屬工廠項目的建成,可以為附近的肇慶本田金屬、廣東鴻特、肇慶動力等大型壓鑄企業打造短途鋁液配送,鋁液配送范圍可以輻射到周邊100公里范圍內的壓鑄企業。
廣東華勁金屬成立于2003年,系華勁鋁業旗下成員,主要從事鋁合金液(錠)研發、生產和銷售。華勁鋁業一家集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大型鋁合金企業,業務涵括鋁合金材料回收、分選、熔煉以及鋁合金錠/鋁合金液生產、銷售、配送、服務于一體。2022年,集團實現年銷售收入72億元,生產鋁合金液(錠)54萬噸。 湖南文昌科技擬在北交所上市 近日,湖南文昌新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文昌科技”)在北交所 IPO 審核狀態更新為已受理,保薦機構為招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資料顯示,文昌科技的主營業務為鋁基新材料及其零部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據了解,文昌科技是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于2016年6月27日掛牌新三板。公司圍繞鋁基新材料進行技術研發與科技成果轉化,銷售產品主要包括汽車空調壓縮機關鍵零部件(渦旋盤、斜盤、活塞等產品)以及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制動系統關鍵零部件(制動盤產品),同時銷售少部分鋁基新材料。 公司深耕鋁基新材料領域,自引進有研集團(原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的鋁合金半固態成形技術以來,通過自主創新、迭代進化,形成了公司獨有的從鋁合金材料制備到零部件成形一體化的研發生產體系,建成了從模具開發設計、材料制備、零部件成形、熱處理、質量檢測等全鏈條生產線。 新能源汽車保持增長態勢,市場占有率達30.1% 6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簡稱“中汽協”)發布5月汽車行業經濟情況。2023年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33.3萬輛和238.2萬輛,環比分別增長9.4%和10.3%,同比分別增長21.1%和27.9%。其中,乘用車產銷分別完成201.1萬輛和205.1萬輛,環比分別增長13.1%和13.3%,同比分別增長18.2%和26.4%。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32.2萬輛和33萬輛,環比分別下降9.3%和4.9%,同比分別增長42.9%和38.2%。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71.3萬輛和71.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和60.2%,市場占有率達到30.1%。 1-5月,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068.7萬輛和1061.7萬輛,同比均增長11.1%。其中,乘用車產銷累計完成906.3萬輛和900.1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0.6%和10.7%。商用車產銷分別完成144.5萬輛和144.2萬輛,同比均增長13%。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00.5萬輛和2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1%和46.8%,市場占有率達到27.7%。 中汽協分析指出,隨著前期促銷潮熱度降低,消費逐步回歸理性。國家及地方政府陸續出臺的促消費政策,疊加五一假期的各類營銷活動等綜合因素影響,5月汽車產銷環比、同比均實現增長,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延續快速增長態勢,汽車出口貢獻顯著。 1-4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14.22萬臺 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年4月我國工業機器人產量為3.81萬臺,同比減少7.4%。1-4月累計產量為14.22萬臺,同比減少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