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標題:鑄件實例!壓鑄JMC缸體群架泄漏的原因分析及模具優化設計 JMC開發的一款汽車發動機缸體群架,其材質為AlSi9Cu3(Fe)合金,其化學成分見表1。鑄件輪廓尺寸為485 mm×364 mm×148 mm,總質量約為7.1 kg,結構復雜,壁厚為4.5 mm,周邊有大量的凸臺和孔,導致鑄件局部壁厚過厚。鑄件內部氣孔按照“ASTM E505”Level 2規范執行,最大孔洞小于1.5 mm;密封面孔要求小于0.4 mm。鑄件密封測試時要求,腔體壓力為0.1 MPa,泄露量小于10 mL/min;油道壓力為0.3 MPa,泄漏量小于10 mL/min。
圖1缸體群架
1. 模具設計方案 根據缸體群架的結構特點,為保證缸體群架周邊功能區局部壁厚較厚的部位的內部品質,鑄件采用U型澆注系統,能夠快速填充鑄件并對兩側局部厚大處實施有效的補縮。缸體群架U型澆道見圖2。
圖2 缸體群架U型澆道 模具結構見圖3,由動靜模鑲塊和4個滑塊及靜模斜抽芯組成,此模具屬于大型壓鑄模,為防止模具在生產過程中因熱膨脹影響正常的導向精度,采用方導柱、導套結構,布置在模具四角。滑塊抽芯采用液壓缸抽芯,模具設計簡單、穩定、可靠。
圖3缸體群架壓鑄模結構圖(動模) 2.批量生產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生產過程中,鑄件經加工后密封測試,發現在機濾安裝面M6螺紋孔出現微泄露,泄漏位置見圖4,廢品率達8.3%。對泄漏零件進行X光檢驗,發現鑄件內部有縮孔和縮松。對缺陷部位進行剖切,發現毛坯孔壁有過熱粘料。泄漏產生的原因是內部存在縮孔和縮松,機加工后內部細小縮孔將油道孔與螺栓孔貫通,導致油道在加壓到0.3 MPa時泄漏量大于10 mL/min。
圖4 鑄件泄漏位置 鑄件產生縮孔存在于機濾安裝部位,此區域局部壁厚過厚且有熱節,鑄件凝固過程中冷卻速度慢,導致在此處出現縮孔。因此,必須加大模具局部冷卻,提高局部冷卻速度,平衡模具整體溫度才能有效地減少縮孔產生。 3.模具優化方案 缺陷出現的部位在左滑塊,模具滑塊采用串聯水冷卻,冷卻水道距離鑄件局部壁厚熱節處較遠,無法實現單點獨立強制水冷,冷卻效果不好。現對鑄件機濾器安裝面局部產生的熱量進行計算,并重新優化并增加局部點冷卻,以保證連續生產過程中左滑塊處于合理的模具溫度范圍。 原模具設計方案是左滑塊成形部分為整體結構,冷卻水為串聯式結構,無法實現局部單點冷卻;M6螺栓預采用直徑∅4.8 mm型芯,無冷卻。通過改變滑塊成形部位的結構及冷卻方式對模具進行優化,優化方案見圖5。
圖5 左滑塊優化方案結構圖 異型部位采用鑲件結構,內部加設Φ7 mm冷卻水道。采用噴管式獨立水冷卻,內置不銹鋼噴管Φ4 mm,內孔進水,外壁回水,見圖6。
圖6 左滑塊異型鑲件 小細型芯加設冷卻水,對型芯進行強制冷卻。型芯采用螺紋與后端的型芯噴管總成連接,采用耐高溫O型密封圈進行密封,可以實現不拆模具進行快速更換。型芯前端用電火花打孔機打直徑Φ2 mm的水道孔。型芯采用噴管式獨立水冷卻,內置不銹鋼噴管Φ1.2 mm,內孔進水,外壁回水。結構圖見圖7。
(a)小型芯的冷卻結構
(b)小型芯 圖7左滑塊小型芯的冷卻方案 型芯及鑲件采用獨立點冷卻方式,可單點通過調節冷卻水的流量控制模具溫度。由于內置噴管直徑過小,冷卻水采用純凈水,在1~1.5 MPa的高壓下進行冷卻,對小型芯實施強制冷卻。 經計算,優化后鑄件熱節處模具冷卻能力Q2’大于模具需模具水道應帶走的熱量,使用過程中,可以通過調整冷卻水的流量以達到模具熱平衡狀態。 4.改善后狀態 通過對模具的優化改進,有效地控制模具局部溫度,避免在鑄件熱節處由于型芯和型腔局部過熱造成鑄件縮孔、粘模、拉傷等缺陷。機加工后密封測試廢品率由8.3%降低至0.9%。圖8為改善前后機濾安裝面附近的X檢驗對比圖片。
圖8 改善前后機濾安裝面附近的X檢驗對比圖片 作者
侯麗彬 程瑞 朱洪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