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ISO/TC306)成立大會暨首屆國際標準化高端論壇于2017年6月26日—28日在中國濟南召開,出席大會的正式成員有中國、德國、日本、泰國和意大利。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國際標準化組織(ISO)主席張曉剛、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副主任郭輝、中國機械聯合會副會長楊學桐,山東省副省長王隨蓮等領導共同出席了本次會議。 田世宏主任致賀詞,他在賀詞中鼓勵企業積極參國際標準化活動,爭取承擔更多國際標準組織技術機構和領導職務,將我國優勢特色技術制定為國際標準,增強世界話語權。加大國際標準跟蹤,評估和轉化力度,推動與主要貿易國之間的標準互認、推進優勢、特色領域團體標準國際化。田主任強調ISO/TC306應嚴格依照ISO導則開展標準化工作;以ISO/TC306發展規劃為主線,有計劃、分步驟實現發展目標,同時,促進國內鑄造行業加快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完成去產能、去庫存、降成本、去杠桿、補短板五大任務等。
田世宏主任致賀詞 國際標準化組織(簡稱ISO)是非政府性、全球性的國際標準化專門機構,總部設于瑞士日內瓦,現有162個成員國,官方語言是英語、法語和俄語。中國于1978年加入ISO組織,并于2008年10月在第31屆國際標準化大會上,中國正式成為ISO的常任理事國。 ISO的宗旨是:在世界上促進標準化及其相關活動的發展,以便于商品和服務的國際交換,在智力、科學、技術和經濟領域開展合作。ISO有約1000余個專門技術委員會和分委員會,各會員國以國家為單位參加各技術委員會和分委會的活動。在ISO組織中獲準承擔專業技術委員會主席或秘書處的國家,通常代表該國在世界范圍內專屬領域的國際地位。 我國于2015年6月正式啟動組建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動意,牽頭單位為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2015~2017兩年時間內,先后參與籌建的知名企業有:力勁科技集團、嘉瑞國際、天津致恒等兩百多家;高校有清華大學、合肥工業大學、山東大學、深圳大學、濟南大學、重慶大學;行業組織有:鑄造機械標準化技術委員會(TC186)、金屬熱成型標準化分技術委員會(TC186/SC2)、中國鑄造協會、香港鑄造業總會、蘇州壓鑄技術協會、重慶市鑄造行業協會、廣東省鑄造行業協會等。牽頭單位先后組織各類籌備會議近20多次,參與人員涉及近1000人。按ISO導則的規定,完成了中方秘書處、中方工作組、中方主席人選、中方主席團等機構的組建工作。籌備工作得到了國家標準化委員會、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國機集團、山東省人民政府、濟南市政府的大力支持與關注。
中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主任田世宏,山東省副省長王隨蓮為ISO/TC306揭牌 經ISO秘書處正式批復,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秘書處設立中國山東濟南,正式成員國有:中國、德國、英國、瑞士、意大利、丹麥、日本和泰國等8個國家;觀察員國有:印度、法國、保加利亞、荷蘭、阿根廷、西班牙、贊比亞等17個國家。主席由清華大學熊守美教授擔任,秘書長由濟南鑄造鍛壓機械研究所有限公司教授級高工丁蘇沛擔任。 我國承擔國際標準化組織鑄造機械技術委員會(ISO/TC306)時逢國家戰略機遇期。ISO/TC306機構將遵循國際規則,精準把控國際、國內鑄造行業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的主流形態及需求,依據各國特別是新興經濟體國家產業發展、國際貿易及貿易糾紛等訴求,科學地、有序地、智慧地開展標準化工作,以提供咨詢服務、開展國際、合作人才培養等手段提高其工作效率及工作質量。未來ISO/TC306將重點圍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圍繞安全與質量開展標準化工作。產品的安全與質量是國際社會與國際貿易普遍關注的問題,涉及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生態環境安全等諸多方面。李克強總理指出:“要努力構建全社會質量共治機制,堅持標準引領、法治先行,樹立中國質量新標桿。要完善國家標準體系,推進強制性標準改革,提升標準和檢測的有效性、先進性和適用性,加快中國經濟提質增效,這是新興經濟體發出的聲音,也是世界的共鳴。 圍繞節能減排開展標準化工作。節能減排是當今全球關注的話題,有廣泛的基礎和共識。在ISO/TC306平臺上開展節能減排成果交流,新技術推廣,相關標準制定、檢驗和驗證方法研究等促進全球鑄造行業轉型升級。我國《鑄造行業“十三五”發展規劃》中提出加快推進動全行業形成低碳循環發展模式,加大鑄造領域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應用,推進鑄造行業走低碳化、循環化和集約化綠色鑄造發展道路,是鑄造行業貫徹執行國家供給側機構性改革的具體體現。其思路將指導ISO/TC306今后的相關工作,而ISO/TC306也必將以標準研究成果助推我國鑄造行業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歷史使命。 圍繞綠色生態開展標準化工作。綠色工業是以可持續發展為宗旨,以合理充分地利用各種資源為途徑,以實現工業經濟活動的物質消耗和污染排放量最小化為特征,使工業產品與服務在生產和消費過程中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損害最小,達到工業經濟發展的生態代價和社會成本最低的發展模式。追溯人類可持續發展代表性的行動計劃:1972年《人類環境行動計劃》,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2002年在南非召開的“可持續發展世界首腦會議”,均記錄了人類關注綠色發展的行動軌跡。以上均可成為ISO/TC306開展綠色生態標準戰略研究的綱領性文件。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綠色生態標準制定符合各國利益,特別符合以中國為代表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整體利益。中國在鑄造行業實現提質增效的同時,擴大綠色產能沿“一帶一路”國家的輸出,體現大國的責任與擔當。 當今世界全方位都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全球各經濟體的相互依存也變得空前的緊密。今天,我們看到市場上的產品,往往不再是單個國家制造,更多是國際制造。消費者使用的產品,凝結了多個國家的智慧與資源。 越來越多的國家在政策和法規中引用國際標準,以此來保護本國人民的利益,同時使人們擁有更多選擇高質量產品的機會。 越來越多的國家高度關注和參與各種國際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之工作,以此來推廣人類智慧,維護國際經濟秩序。 國際標準通過消除貿易壁壘,營造公平競爭環境,推動企業、行業和經濟體增強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推動國家和國際社會的多元發展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