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去年以來,有一批汽車零部件沖壓件制造商,包括多家行業龍頭企業、A股上市公司——浙江長華汽車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福然德股份有限公司、合肥常青機械股份有限公司、瑞鵠汽車模具股份有限公司、寧波震裕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先后宣布投資壓鑄(一體化壓鑄)項目。 本期“壓鑄百家講壇”,我們以“汽車沖壓零部件廠商紛紛‘跨界’投資壓鑄(一體化壓鑄)項目為哪般?”為主題,邀請了東風汽車、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蔚來汽車的三位專家就以上話題發表看法。
對話嘉賓:王澤忠先生 我認為這是被一體化壓鑄發展趨勢倒逼的結果。 據了解,國內外大部分主機廠都在籌劃一體化壓鑄項目或做前期調研。這會影響沖壓部件廠獲得板材成型件的訂單量。一直以來,主機廠的后底板、前艙等小的板材零部件都是交給沖壓廠代工,而主機廠的沖壓生產線主要是生產大型覆蓋件。所以說,沖壓廠紛紛投資壓鑄項目(或一體化壓鑄項目)是明智的選擇。 國內外有一些主機廠沒有選擇和特斯拉一樣全程投資壓鑄生產線,因為前期需要大量的投入。投資一體化壓鑄項目,除了壓鑄機等成套設備外,還需要超大型模具支撐。如果不是同一平臺的車型較多的話,前艙和后地板零部件也多,相對就需要更多的模具配套,按每套模具不到10萬次使用壽命計算的話,整體成本是非常高的。另外,壓鑄工藝比沖壓工藝的難度更大。所以,這些一體化壓鑄件訂單會外溢,主機廠會讓壓鑄廠代工,以此來降低造車成本。 目前,一些專家認為,一體化壓鑄件的單件成本要高于由多個沖壓件焊接組合的單件。我認同這個看法。不過,以整車成本(總體成本)來評估,成本增長不算太多。一體化壓鑄件主要用在新能源汽車上,而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占整車成本的比例高達三分之一以上。相比電池的成本,汽車車身由壓鑄件代替沖壓件導致的成本增加,要遠遠低于電池成本。通過輕量化,在續航里程不變的條件下,可以減少電池的用量,這也可以節省整車成本。另外,當我們從模具、焊裝產線投資的角度來看,選擇采用“一體化壓鑄”這些部分的投資是減少的。 另外,對于大部分主機廠來說,下車體零部件由使用沖壓件轉換成一體化壓鑄件不是大問題。因為這些零部件之前基本都是委外加工的。只需要改造車身焊裝產線即可。從焊裝線投資的角度,一體化壓鑄件焊點數量減少,焊裝線長度也可以減少,所以還是有一定效益的。 站在主機廠的角度評估一體化壓鑄的好處,從裝備、模具、工藝等多方面來考慮,這是正向引領的。未來,除了汽車行業外,一體化壓鑄的應用也將會向軍用、民用產品延伸,所以一體化壓鑄的市場前景還是很廣闊的。
對話嘉賓:張良 汽車工業經歷了上百年的發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工藝體系——“沖壓、焊接、涂裝、總裝”。該工藝體系可以為用戶提供可消費的高品質產品。但是隨著互聯網的蓬勃發展和消費模式的升級,用戶的需求已經慢慢向個性化、定制化方向發展,汽車工業也從大規模生產慢慢向小規模個性化轉變。在此背景下,傳統的4大工藝慢慢成為工業轉型升級的瓶頸,一體化壓鑄工藝漸漸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 一體化壓鑄成為新趨勢,有以下幾個驅動因素: 第一,輕量化的需求。車身占整車重量約20%,減重壓力巨大。目前鋼是車身的主體零件,而鋁的密度只有鋼的1/3,減重預期明顯。雖然鋼材不斷升級,并有熱成型鋼/第三代鋼/2GPa鋼/低密度鋼等新型鋼種出現,但鋁的低密度在輕量化需求面前依然競爭力十足。雖然當前一體化壓鑄的減重效果不明顯,但隨著大家對壓鑄工藝理解的深入,免熱處理新材料開發的不斷投入,相信未來鋁的應用比例會大幅提升。 第二,敏捷化的需求。目前整車開發約2.5年,而市場的需求卻日新月異。如何快縮短開發周期,快速響應市場需求是當下主機廠急需解決的一個痛點。車身結構大約有850個零件、230個總成,開發起來十分費時費力。而一體化壓鑄可以將近百個零件集成一體,大大減少了零件間配合的設計時間。并且在生產制造過程中,因為零件數量的減少,也提升了產品一次良品率,大大縮短了產品試生產的時間。 第三,投資的需求。車企傳統制造4大工藝,由200多個工位組成,再算上供應商處,一條車身產業鏈的投資需求異常龐大。以前,市場對產品需求迭代的周期要求不高,一個車型的投資可以用5年甚至10年來實現盈利。如今可能產品還未上市就面臨著被淘汰的風險。經統計,如果整個白車身采用一體式壓鑄,則車間投資將節省16億,工廠占地面積減少30%,并且壓鑄全鋁車身的材料利用率和材料回收利用率可以達到95%以上,這些都是一體化壓鑄帶來的優勢。 一體化壓鑄是新的車身制造工藝庫中的一個新手段,目前還在初期應用階段,當下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和之前的任何一種工藝一樣,一體壓鑄工藝也沒有絕對意義上的“好與壞”,如何應用這種工藝需要工程師結合具體問題進行分析判斷。但隨著一體化壓鑄應用的推廣,相信一體壓鑄一定會成為整車開發中一個普遍的工藝手段。
對話嘉賓 馮浩 從整車廠的角度來看,選擇壓鑄是從輕量化和成本方面作出的最佳選擇。在選材方面進行分析,鋼板便宜但重,鋁板輕盈卻貴,而壓鑄恰是介于鋁板和鋼板之間的合理選擇。此外,壓鑄也是整車產品設計集成化的需求。首先,集成簡化了設計,加速了產品迭代。其次,集成簡化了制造,縮短了供應鏈。在國內,相對于傳統鋼制車架,壓鑄生產出的單車物料成本會有所上升。但從整個造車環節、人力負荷等方面看,當產業布局完成后,總體成本必然會實現下降。 從零部件廠商的角度來看,整車廠是汽車行業的火車頭。沖壓廠商為了更好地發展自身,保持業務的增長態勢,選擇跨界進入壓鑄產業顯然是是敏銳且明智的。相對于傳統壓鑄廠在技術上的專業性和產品方面的單一性,沖壓廠商更清楚主機廠的需求,也對從單個零部件到分拼、總拼連接的關系有著更加深入的理解。 隨著整車產品設計的集成化程度越來越高,此前沖壓廠商眾多、分散的局面將會得到改變,相伴而來的是營業額會逐步聚集在一些零部件生產領域的頭部企業。在此趨勢愈演愈烈的情況下,提前布局的企業必然會走得更遠。 另外,關于一體式壓鑄售后維修困難、成本高的問題是切實存在的,也是不可忽視的。但我們不妨以一種樂觀的心態來看待它,因為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不斷成熟,汽車事故率會逐步降低。因此,與其在問題打轉,大家不如換個角度思考,歷史上數不勝數的問題都是因為其他領域技術的發展而自動消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