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華出身、外企供職,60后的明志科技創始人吳勤芳、邱壑卻希望可以“放下名利,做點兒事情”。2003年,吳勤芳從北京回到江蘇蘇州,開始了與同門師弟邱壑的創業之旅。“淡泊明志,創新致遠”——企業文化中的兩字之變,奠定了明志科技成立之初的“科創”屬性。
5月12日,明志科技正式登陸科創板。明志科技董事長吳勤芳表示,中國制造業要有所成,必須有自己核心技術,包括工藝及裝備技術。上市之后,明志科技將把更多精力投向工藝及材料革新,用提高工藝帶來的效益更好地投入裝備和鑄件生產,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良性循環。
想要“做點兒事情” 在創辦明志科技之前,畢業于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鑄造專業的吳勤芳及邱壑先后受聘于一家德國鑄造裝備公司北京辦事處,幫助公司開拓中國市場。在當時對國內用戶的銷售過程中,他們發現,進口設備的維護和服務要經歷非常復雜的流程,而且成本昂貴。于是,他們征得公司同意后開始為德國進口設備做配套、備品備件和售后服務。 正是當時邁出的這一小步,讓他們的從業經驗,從純粹的銷售代理介入到鑄造領域的產業鏈中,最終走上了獨立創業的道路。吳勤芳告訴記者,也是從那時開始,他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民族工業振興的使命。 在旁人看來,吳勤芳和邱壑的決定有些不可思議,放棄了外企的金飯碗,選擇艱苦的自主創業,研發砂型鑄造的裝備與工藝。“我們放下名利,就是想做點兒事情。”憶及當時遭遇的質疑和不解,吳勤芳如是回應。 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鑄造為汽車、工程機械、軌道交通、機械裝備、熱能工程、航空航天等下游產業提供鑄件產品。鑄造行業按工藝類別可分為砂型鑄造、精密鑄造、壓鑄等,其中砂型鑄造是鑄件生產的基本工藝。 2003年,明志科技成立。在創業之初,吳勤芳、邱壑兩位創始人幾年沒拿工資,反而投入了大筆資金,堅持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經過十多年的研發積累,公司在智能化鑄造裝備、綠色化鑄造工藝等關鍵領域進行布局,積累了一批核心技術,在射砂控制、砂芯固化、精密組芯、制芯裝備智能控制系統及低壓充型等砂型鑄造關鍵領域,公司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體系,為做大高端制芯裝備和高品質鋁合金鑄件兩大業務版塊奠定了基礎。 從“跟跑”到“領跑” 有了技術積累,市場如何突破?2012年重慶小康的一次項目競標,讓吳勤芳找到了自己的路。在當時的競標方案中,明志科技實現了從方案設計、到項目建設、再到產品模具制造以及工人培訓的“交鑰匙工程”,在與外商的競爭中取得了明顯優勢。 “當時,外商要參與競爭這一方案,需要與歐洲當地產業鏈上的多家工廠合作配套,再派駐外方人員進場,除了工程實施難度加大外,還面臨文化語言差異等問題。相對而言,國內企業已經具備了相應的技術能力,在成本和配套服務方面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最終贏得了這個項目。”吳勤芳告訴記者,如此幾個綜合項目的競標成功,讓國內客戶看到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此后,公司開始大舉投入綜合性項目,特別是在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的綜合項目中下功夫,實現了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的市場地位轉變。 如今,明志科技兩大核心業務已經具備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并積極拓展國際市場,經營業績持續增長。公司運用精密組芯鑄造工藝、工業機器人技術、視覺識別技術等技術,開發了鑄件綠色自動化生產系統,構建高效智能車間,實現高品質鋁合金鑄件自動化生產。 募資加碼工藝及裝備 此次科創板上市,公司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高端鑄造裝備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輕合金零部件生產線綠色智能化技術改造項目”“新建研發中心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吳勤芳告訴記者,公司主營的“高端制芯裝備”和“高品質鋁合金鑄件”兩大業務是建立在同一個“地基”的基礎上,業務模式有交叉,相輔相成,其基礎核心技術都是自主研發的精密組芯工藝。 據介紹,公司提出精密組芯系統設計原理,開發了精密組芯造型工藝及與之相對應的澆注工藝,形成了完整的精密組芯鑄造工藝并成功應用于公司高品質鋁合金鑄件生產。“裝備是建立在工藝的基礎上,裝備和工藝能力也可以印證自己的產品能力。自研工藝、自研裝備,互為驗證、互相促進,也成為公司相較于純粹鑄件企業或裝備企業的獨特優勢。”吳勤芳說。 吳勤芳表示,科創板上市之后,公司將持續提高自主研發能力,不斷引領鑄造行業工藝及裝備的創新發展。 來源:證券日報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