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鋁合金壓鑄件清潔度背景分析 隨著新能源電動汽車市場的持續擴大,三電系統(電池、電控、電機)作為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其上游零部件廠家的清潔度管控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微粒污染可能顯著加劇系統在初始試運轉及初期使用階段的磨損率,甚至引發災難性故障,進而影響整車可靠性與安全性。 為確保各部件及系統性能穩定,必須嚴格控制制造過程中引入的微粒量。針對三電系統殼體,清潔度的核心評價指標包括微粒重量(質量)與顆粒度(尺寸分布)。鑒于清潔度對產品質量的直接影響,深入分析殼體加工過程中的清潔度影響因素并制定針對性控制措施,已成為行業亟待解決的關鍵課題。 二 鋁合金壓鑄件起皮問題的影響因素分析 1. 材料因素 1.1 鋁合金中各元素的含量對材料性能具有顯著影響。 具體表現如下:當硅(Si)含量≥11.5%且鐵(Fe)含量≥1.2%時,鋁合金中易形成化合過剩相及片狀組織,導致表面結構疏松。在后續拋丸等表面處理過程中,材料易出現起皮現象;當鎂(Mg)含量≥0.3%、錳(Mn)含量≥0.5%且鋅(Zn)含量≥1.2%時,鋁合金表面可能形成硬脆相或裂紋組織,拋丸處理時易發生嚴重脫皮或材料缺失;當銅(Cu)含量≤1.5%時,鋁合金的表面強度和硬度不足,拋丸處理時易出現凹陷變形、起皮或起皺現象;當回爐料比例≥50%時,熔煉過程中除渣和除氣難度增加,導致材料的物理和機械性能下降。壓鑄產品的表面易出現氣孔和雜質,拋丸處理時易發生起皮。 1.2 材料質量不穩定的影響。 若鋁合金原材料本身存在質量問題(例如內部存在雜質、氣孔等冶金缺陷),在壓鑄成型過程中,這些薄弱區域會因材料性能不均一而成為應力集中點。在后續表面處理(如拋丸、噴砂等)時,薄弱部位易因機械沖擊或熱應力作用發生層間剝離,導致表面起皮現象。
2. 模具因素 2.1 澆道設計不合理 若模具直澆道與橫澆道的截面面積比例不當(如橫澆道總截面面積大于直澆道),會導致橫澆道內產生負壓卷氣現象。氣體被卷入模具型腔后,會顯著增加排氣系統負荷,并在產品淺表層形成氣孔。此類氣孔在拋丸處理時易引發表面起皮或起泡。澆道間距過大,當多股分支澆道間距超過合理范圍時,兩股澆道間的金屬液易形成回流困氣區域;填充方向對沖,若澆道填充方向存在對沖,會導致金屬液產生紊流。上述兩種情況均會在產品淺表層形成氣孔(行業俗稱“滯瘤”),拋丸時易因應力集中而發生表面起皮。 2.2 排氣道設計缺陷 若模具排氣道設計無法滿足排氣需求(如排氣速度超過350米/秒),或溢流槽未設置在填充末端或缺陷聚集區,會導致排氣排渣受阻及困氣現象。此時,產品填充末端易出現淺表層氣孔,拋丸時易引發表面起皮。 2.3 冷卻系統問題 若冷卻水道延伸至澆道填充末端,會導致模具局部溫度過低,進而在產品淺表層形成冷隔、流痕或麻面等疏松缺陷。此類缺陷在拋丸處理時易引發嚴重起皮;若點冷卻機故障導致冷卻水壓力或流量不足,模具熱集中區域易出現過熱現象,對應產品部位可能產生熱收縮裂紋或氧化皮分層,拋丸時亦易起皮。 2.4 模具表面狀況 若模具表面光潔度不足(如存在劃痕、損傷或微觀粗糙度超標),會直接影響壓鑄件表面質量。此類表面缺陷在脫模或后續處理時易因應力集中而發生起皮。
3. 壓鑄工藝因素,如壓鑄參數、澆注溫度和模具溫度等 3.1 壓射中心偏心 壓鑄機型的壓射中心與定模型板上的壓射孔中心偏心,會導致壓射沖頭卡滯、壓力損耗,以及產品強度和硬度下降。此外,在拋丸過程中,產品表面容易起皮。 3.2 壓射速度和行程問題 當高速行程較短時,鋁液在澆口附近停留時間較長。先進入型腔的少量金屬液遇到低溫模具型腔后會立即凝固,形成極薄的金屬層。后續金屬液覆蓋在其上,與基體的結合強度較低,連接不牢固。因此,在拋丸處理時,表層容易脫開并起皮。 3.3 壓射壓力不足: 壓射壓力不夠,會使壓鑄件的致密度不足,內部出現孔隙等缺陷。在后續的拋丸等處理過程中,壓鑄件容易起皮。 3.4 鋁液溫度低 給湯時間過長、溜槽過長、壓室溫度低,以及壓室內脫模劑殘留等,都會導致鋁液溫度降低。當兩股溫度較低的鋁液交匯時,熔融金屬液熔合不良,表面會形成輕微冷隔或較重的流痕,從而導致起皮。 3.5 模具溫度異常 模具局部溫度低,會使鋁液降溫過快,特別是大型壓鑄件,鋁液流程長,溫度損失大,末端鋁液熔合效果不佳;而模具溫度過高,則可能導致壓鑄件表面出現熱收縮和氧化皮起層等問題,拋丸時容易起皮。 3.6 脫模劑使用不當 脫模劑濃度過高、噴涂過量、噴涂不均勻,以及噴涂后未吹干模具型腔、滑塊滑道和分型面的水分,都會導致水汽含量過多;沖頭潤滑油使用過多也會產生油煙。這些情況都會加劇鋁液污染。水汽和油煙會氧化先進入型腔的金屬液,形成氧化界層,導致其與基體的結合強度降低,在受到外力作用時容易脫皮。 3.7 壓鑄周期問題 壓鑄周期過長或過短都可能影響壓鑄件的質量。周期過長,壓鑄件冷卻時間過長,可能導致內部組織不均勻;周期過短,壓鑄件冷卻不充分,內部存在殘余應力,在后續處理時容易起皮。 4. 后處理因素 4.1 拋丸丸粒問題 購買的拋丸丸粒直徑不一致,部分丸粒大于工藝設置的直徑尺寸,會導致拋丸沖擊力增大,從而將產品表面沖擊起皮。 4.2 拋丸參數設置不當 拋丸速度過高、時間過長、彈丸流量過大等,都會使沖擊力和刮削作用增強,導致產品表面致密層剝落而起皮。 4.3 打磨處理不當 壓鑄件毛坯的飛邊及多料未清理打磨干凈,拋丸后會殘留飛皮或起皮;打磨過度,將毛坯表面致密層打磨掉,拋丸時也會因沖擊力作用而起皮。
三 解決鋁合金壓鑄件表面脫皮、起層的一些方法 1. 化學清洗法 1.1 酸性溶液清洗 原理:利用酸與脫皮、起層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將其溶解去除。 常用溶液:例如,使用 10%-15% 的酸性溶液。將鋁合金壓鑄件浸泡在酸性溶液中一段時間,一般 10-30 分鐘不等,具體時間根據脫皮、起層的嚴重程度而定。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注意事項:酸性溶液具有強腐蝕性,操作時要做好防護措施,如佩戴手套、護目鏡等,并且在通風良好的環境下進行。 1.2 堿性溶液清洗 原理:對于一些油污等污染物附著導致的脫皮、起層現象,堿性溶液可通過乳化和皂化作用去除。 常用溶液:如 5%-10% 的堿性溶液。將壓鑄件放入溶液中,在適當溫度(一般 40-60℃)下浸泡 30 分鐘左右,然后用清水沖洗。 2. 機械清洗法 2.1 打磨 工具選擇:可以使用砂紙或砂輪機等工具。對于較輕的脫皮、起層,先用細砂紙(如 200-400 目)輕輕打磨,去除表面的脫皮、起層部分,然后再用更細的砂紙(如 600-800 目)進行進一步打磨,使表面平整。 后續處理:打磨后需要使用干凈的布擦拭表面,去除打磨產生的碎屑。 2.2 噴砂處理 原理和操作:利用高速砂流的沖擊作用清理和粗化基體表面。選擇合適的噴砂介質(如石英砂、金剛砂等),在一定的壓力(一般 0.3-0.8 MPa)下對鋁合金壓鑄件表面進行噴砂處理。 優點:可以有效去除脫皮、起層,同時還能提高表面的粗糙度,有利于后續的涂裝或粘接等工藝。 3. 電化學清洗法 3.1 陽極氧化法 原理:將鋁合金壓鑄件作為陽極,在特定的電解液(如硫酸溶液)中通電,使表面形成一層氧化膜。這層氧化膜可以掩蓋脫皮、起層的缺陷,并且可以提高表面的硬度和耐腐蝕性。 操作要點:控制好電解液的濃度(一般為 15%-20%)、溫度(18-22℃)、電流密度(1-2 A/dm²)和氧化時間(30-60 分鐘)等參數。 4. 使用專用清洗劑 市面上有許多專門用于清洗鋁合金表面缺陷的清洗劑。這些清洗劑通常是根據鋁合金的特性研制的,具有較好的清洗效果。在使用時要按照產品說明書的要求進行操作,包括清洗劑的濃度、清洗時間和清洗溫度等參數的控制。 關于廣東賽宏精密清洗裝備有限公司 廣東賽宏精密清洗裝備有限公司(“廣東賽宏”),從事專業清洗設備研發制造 15 年,是行業領先的工業零部件清洗裝備及工藝方案提供商,尤其在汽車零部件清洗領域,公司積累了豐富的工藝技術及實踐經驗。自成立以來,已為用戶提供了超過 2000 臺智能自動化清洗裝備,為 60 余家壓鑄專業企業提供了清洗裝備及服務,并與二十余家上市壓鑄企業保持長期合作關系。經過客戶的長時間使用檢驗,產品獲得了市場的高度認可。
專注于智能清洗技術研究十五年,廣東賽宏的清洗機應用廣泛且針對性強。目前,產品主要應用于以下三大領域:汽車領域,汽車發動機缸體、變速器箱體、離合器箱體、轉向器箱體、油路閥體等核心動力部件;新能源領域,新能源電控箱體、電機殼體、變速殼體、轉向器箱體等;3C 通訊領域,3C 通訊產品中的金屬精密結構件的清洗。
聯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