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動自行車。圖源:雅迪 2025年9月1日,《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B 17761—2024)新版強制性國家標準正式落地實施。此次新規在防火阻燃、材料安全及整車質量等方面的調整,為電動自行車行業 “以鎂代塑” 轉型按下加速鍵,鎂合金材料在電動自行車關鍵零部件(采用高壓壓鑄、半固態注射成型、擠壓等工藝)的應用迎來爆發式增長機遇。與此同時,鎂合金的易燃特性引發市場對安全隱患的擔憂,行業專家對此展開權威解讀。 新規劃定 “紅線”,鎂合金成替代核心材料 新版國標在材料安全領域首次明確 “硬約束”:強化非金屬材料防火阻燃要求,規定塑料總質量占比不得超過整車質量的 5.5%。在整車質量方面,針對不同電池類型差異化調整上限 —— 使用鉛酸蓄電池的車輛整車質量上限從 55kg 提升至 63kg,使用其他類型蓄電池的車輛仍維持 55kg 標準。這一 “一限一升” 的政策組合,直接打破了電動自行車行業對塑料材料的依賴,而兼具輕量化、高強度優勢的鎂合金,成為滿足新規要求的理想替代材料。
電動自行車及其鎂合金壓鑄零部件。圖源:小牛電動 據行業梳理,電動自行車中可應用鎂合金零部件覆蓋范圍廣泛,涵蓋車架、前后輪轂、方向把、后衣架、腳踏、靠背支架、單撐、擱腳、后貨架、電機邊蓋、轉換器外殼、剎把、泥板、電池外殼等關鍵部件。在實際應用中,鎂合金的性能優勢已得到頭部企業驗證:小牛電動 SQi 采用航空級鎂合金一體壓鑄成型車架,實現整車無焊點設計,在減重的同時顯著提升操控質感;雅迪等企業則批量應用鎂合金輪轂、方向把等部件,不僅有效降低整車重量、優化續航表現,還憑借耐用性獲得市場認可。
小牛電動 SQi 采用航空級鎂合金一體壓鑄成型車架。圖源:小牛電動 值得關注的是,新規對已購不符合標準車輛未采取強制淘汰措施,明確各地可通過以舊換新政策加速車輛更新。業內預計,這一政策將激活存量替換市場,進一步放大電動自行車的市場需求,而鎂合金材料及鎂合金鑄件的應用缺口也將隨之擴大。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約為5000萬輛;2025年上半年,電動自行車全國銷量達3232.5萬臺,同比激增29.5%。 易燃性引發爭議,專家詳解安全邊界 隨著鎂合金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應用加速,其易燃特性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采用鎂合金材料是否會帶來燃燒安全隱患?這一疑慮是否會阻礙鎂合金的推廣應用?針對這些問題,《壓鑄周刊》記者采訪了兩位行業專家。 尚鎂網負責人、鎂產業專家董春明先生指出,通過材料改良與工藝優化,鎂合金的阻燃性能已大幅提升。“阻燃鎂合金的燃點需要達到非常高的溫度,再配合適當的表面處理工藝,其阻燃性還能進一步增強。” 他同時給出了應用建議:在產品設計中,應避免在電池、熱結構件、剎車部件等高溫風險區域使用鎂合金,而車架、貨架等非高溫接觸部件則可放心應用。 上海交通大學鎂材料中心研究員谷立東博士則從科學與工程雙重維度解析鎂合金的燃點問題。他表示,鎂合金的燃點并非可以簡單地給出固定值,會受多種因素影響,“以常見的鎂合金AZ91D為例,其塊體在空氣中的點燃溫度可以超過600℃,也有碎屑在450℃就易燃燒。目前,針對鑄件燃點的研究尚缺乏統一標準。從研究上,鎂合金實際是先氧化再起燃,所以燃點確定受到加熱條件、所處環境、產品厚度以及溫度采集方式都會產生影響,燃點的測試系統也在不斷改進開發中。“谷立東以具體數據舉例:1mm 厚與 5mm 厚的 AZ 91D 實際產品,點燃難度差異顯著,通常情況下,壁厚達到 2mm 的零部件已非常難點燃。 他還援引航空業的應用案例佐證安全性:“早年波音飛機因擔心鎂合金易燃,未將其用于座椅骨架,經過大量嚴謹測試后發現,實際并不存在它所處工況下的易燃問題。” 但谷立東也不回避潛在風險:“鎂合金燃燒的安全隱患客觀存在,如果零部件處于瞬時高溫且接觸空氣的極端條件下,即便厚度達到 3mm、5mm也可能逐漸起燃,但與塑料相比,其燃燒會有一定時間窗口延遲,不會立即起火。因此,在工程應用中,我們需要綜合考慮鎂合金的實際使用工況,并進行詳盡的實測分析,以確保其安全使用。” 行業加速轉型,安全與應用需平衡推進 業內人士認為,新國標下 “以鎂代塑” 已成為電動自行車行業的必然趨勢,而鎂合金的安全應用關鍵在于 “合理設計 + 科學選材”。一方面,企業需嚴格遵循專家建議,在零部件選型上避開高溫風險區域,同時通過增厚壁厚、優化表面處理工藝等方式提升安全性;另一方面,相關部門可進一步完善鎂合金在電動自行車領域的應用標準,明確燃燒測試方法與安全閾值,為行業發展提供明確指引。 隨著技術的成熟與標準的完善,鎂合金材料有望改變電動自行車的材料格局,推動行業向更輕量化、更安全的方向升級。而消費者在選購新車時,也可重點關注鎂合金零部件的應用部位與工藝處理,兼顧性能與安全。 |